北京引领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新闻中心
赵晋平:未来五年我国外贸将呈现十大特点
浏览次数:684    日期:2018/12/19 14:30:01    文章来源:   
字号:T | T
    下一个5年,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出口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的进口也要实现全球第一,总体贸易平衡逐步常态化。
 
    未来5年,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我国外贸将呈现十大特点,服务贸易增长将可能明显快于货物贸易。贸易失衡将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个40年,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全面实现世界最领先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制度建设目标,商品、资金、人员实现跨境自由流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跨境贸易投资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强;各国人民可以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分享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前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改革开放新未来,独家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请他前瞻下一个5年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新方向、新举措,并畅想下一个40年对外开放的新未来。
 
   未来5年我国外贸将呈现十大特点,服务贸易增长或明显快于货物贸易
 
   中国经济时报:改革开放40年,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放水平也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畅想下一个5年,您认为,我国外贸发展会呈现怎样的新形势、新特征?该如何准确把握好这些新形势、新特征?
 
    赵晋平:今后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将呈现以下十大特点:一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水平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总体规模继续扩大,3到5年内跃升至5万亿美元的新台阶,并保持全球第一位。二是随着逐步降低关税和进口促进政策的持续发力,商品进口年均增长略快于出口,贸易顺差逐步缩小,不排除部分季度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性,总体贸易平衡逐步常态化。三是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格局取得新进展,和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传统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总体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明显上升。四是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出口中的高技术产品、中间产品明显增长,进口中的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显著上升。五是自贸协定伙伴持续增加,中国与这些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增长快于平均增长水平;对外贸易中的自贸协定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六是“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进展显著,和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增长加快,比重提高到30%以上。七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公司内贸易加快增长,料件、投资设备出口和成品进口持续扩大,出境带料加工贸易成为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进料、来料加工贸易并列的主要贸易方式之一。八是中国本土品牌商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提升到50%左右,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显著增强。九是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率有所提高,按照增加值计算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比重高于出口销售额占比。十是以数字处理相关商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增长加速,外贸新业态、新平台对商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除了上述货物贸易可能出现的新趋势之外,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将呈现一些新亮点。今后5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将可能明显快于货物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大国地位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占中国全部跨境贸易的比重从2017年的14%提高到20%;贸易逆差率有望从2017年的三分之一压缩至25%左右。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做好五件事情
 
   中国经济时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需动力不足、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国际经贸规则改革调整的严峻背景下,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从长期来看,该做何打算?
 
    赵晋平:从长期来看,要重点做好五件事情:一是加大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消除企业市场竞争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和完善中性竞争政策体系,打造内外资一致、各类型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基础,全面降低市场准入和进口关税水平,倒逼国内企业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和新优势。二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有利于内外资企业健康成长的营商环境。要切实做好政府“放管服”改革,下大力气推进减税降负工作,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和政策性金融工具,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三是大力促进创新,不断培育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平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优势,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参与推动全球化进程提供新动能。四是在坚决维护WTO多边体制、规则的权威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重构的同时,加快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以及投资协定商签工作,推动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扩大自由化政策的贸易和投资创造效应,降低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交易成本。五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以“五通”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地区加快对外投资布局,构建区域生产网络,为同处全球价值链中的各方带来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更多好处。
 
    在开放商品市场、放宽投资准入、扩大对外投资等开放型经济领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中国经济时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未来,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还有哪些空间?方向和路径是什么?
 
    赵晋平:我曾经利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5个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印尼、巴西、韩国、俄罗斯、南非、墨西哥、越南等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数据对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实际上我国在出口、进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这些主要的对外经济领域都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先,如果用出口相对于GDP的比例来反映市场配置的国际化水平,根据2017年的数据计算,中国达到了18.5%,高于印度、印尼、巴西、日本、英国、美国等,也高于5个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说明在相对比较优势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作用下,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配置能力,但是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也有继续扩大的空间。
 
    第二,用进口相对于GDP比例观察各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原材料的能力,中国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这里既有企业外部配置材料、零部件、资源能力不够的原因,也有国内市场开放不足的问题。
 
    第三,按照对外投资相对于GDP比例比较资本输出的市场配置能力,2017年中国仅为1%;略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0.9%的水平,但显著低于发达国家2.2%和全球平均1.8%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资本的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以引进外资相对于GDP的比例来评价国内投资要素国际化配置能力,2017年中国仅仅达到1.1%,在所有14个国家中居偏后位置,并且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这说明我们资本要素配置的国际化水平并不领先,还低于许多国家。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在开放商品市场、放宽投资准入、扩大对外投资等开放型经济领域都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出口方面则存在进一步优化结构的潜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宣布的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指明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路径和方向。概括起来讲,就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降低进口关税,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加快推进商签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改革促开放是过去40年中国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未来继续扩大开放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有人说,开放的本质是改革,过去40年,没有改革就没有开放,中国也不可能进步这么迅速。您对下一阶段改革对开放的促进作用怎么看?内生动力和外在引力又是什么?
 
   赵晋平: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厘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确立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界定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
因此,改革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消除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规范和促进市场竞争,激发微观主体企业活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这将增强中国经济的抗风险和应对各种外来冲击的能力,为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企业在开放条件下的市场适应能力也将得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在竞争充分的市场化环境下,政府为了适应规范市场竞争的需要,各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不断增强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改革是开放的前提条件,改革也是开放的基本保障,改革促开放是过去40年中国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未来继续扩大开放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放管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改革、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改革等正在加快推进,这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持续扩大的市场开放中显著增强中国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也将得到明显加强。从改革促开放的作用来看,内在动力是培育中国企业在开放市场条件下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外在引力则来自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的长期利益。
 
    在对外开放领域,期待出台更多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落实这些举措和目标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了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新时代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已然吹响。您对即将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有怎样的政策期待?
 
   赵晋平:我对这次大会充满期待。纪念大会既要很好地总结成就和经验,也要找出差距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还要提出下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行动纲领和中短期以及长期目标。在对外开放领域,希望能够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高标准,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相互促进、实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以及培育引领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等方面,出台更多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落实这些举措和目标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憧憬下一个40年,中国将逐步成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对下一个5年,甚至下一个40年,中国外贸发展、改革开放的憧憬?
 
    赵晋平:下一个5年,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出口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的进口也要实现全球第一,总体贸易平衡逐步常态化;中国的服务贸易接近美国的规模和水平,占全部贸易比重提高到20%左右,贸易失衡得到明显改善;中国的跨境直接投资成为全球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的自主品牌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五成左右;中国签署的自贸协定对进出口贸易的覆盖率提高到50%;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提高到30%左右。
 
    未来40年,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全面实现世界最领先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制度建设目标,商品、资金、人员实现跨境自由流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跨境贸易投资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强;各国人民可以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分享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北京引领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

0

扫描二维码